蝶恋花·伫倚危楼风细细
宋代:柳永
伫倚危楼风细细,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。草色烟光残照里,无言谁会凭阑意。
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赏析:柳永,柳三变,词风委婉细腻,善用平常之景写情。在词作的风格上,柳永、李煜,乃至于纳兰容若这三人有共通之处,但是又有所不同。
李煜的诗词,在亡国前,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在里面,他的词中,带有很浓郁的情感色彩的同时,也有一种上位人的心态在里面。亡国后,李煜的词作才开始真的有伤情的成份在其中。此时词风几近完美,可惜匠气变重,灵气比起早年词作,有所不同。
纳兰容若的诗词,用是透出一股小心翼翼,这可能也与他的身份有关。他的词作中,总是小心翼翼的避免着写出过多的情感,善于运用典故,诗人纵使刻意避免,可是词作中还是露出一个悲字。
柳永的词,相比较纳兰容若与李煜,多了几分洒脱,可是这种洒脱,又是不得已,精进无望情况下的一种洒脱。词作中,酒成为了常客。柳永的词,词风华丽,用语比较平常,通俗易懂,比如时常说的那句,流水处,可听三变之词,这也是对于柳永一种很高的评价。
柳永也有悲苦,悲苦就在于仕途于他无望,而他又有心仕途。
同时,柳永在词作方面的成就千古以来,能比肩他的人不多,可是词作中大多关于个人情感,于家国有所欠缺。
此词中,一是愁,为何而愁?因为无人能理解他的悲苦,无人能做他的知己,春光虽好,可是在诗人的渲染下,也露出了阵阵寒意。
二是乐,一个愁苦的人何以为乐,只能借酒浇愁,强颜欢乐,可是这种欢乐又是短暂的,尤其是在独自登高的情况下,所以诗人又说了一句,强乐还无味。只能独自忍受悲苦。最后一句,又表明了诗人的决心,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所有的悲苦,都是因为一人或一事而起,可是诗人又只能独自忍受这悲苦。
寓情于景。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,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,采用“曲径通幽”的表现方式,抒情写景,感情真挚。
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。以细风、草色、烟光、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,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。
上片以“春愁”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,春愁之态,笔意婉约。
下片抒情,直抒胸臆,写词人情深志坚。“拟把”、“强乐”三句辞意顿折,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,陶然之酣醉,谋求醉而忘忧,歌而暂欢,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,却落得个“还无味”的无聊和空虚,可见其春愁之浓深、刻骨,竟无法排遣。
最后揭明词人对待“春愁”的果决态度:“终不悔”。“为伊”,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,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:为了她——那“盈盈仙子”(《曲玉管》)的坚贞情爱,我亦值得憔悴、瘦损,以生命相托!
语直情切,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,真是荡气回肠。
蝶恋花·伫倚危楼风细细
宋代:柳永
伫倚危楼风细细,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。草色烟光残照里,无言谁会凭阑意。
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赏析:柳永,柳三变,词风委婉细腻,善用平常之景写情。在词作的风格上,柳永、李煜,乃至于纳兰容若这三人有共通之处,但是又有所不同。
李煜的诗词,在亡国前,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在里面,他的词中,带有很浓郁的情感色彩的同时,也有一种上位人的心态在里面。亡国后,李煜的词作才开始真的有伤情的成份在其中。此时词风几近完美,可惜匠气变重,灵气比起早年词作,有所不同。
纳兰容若的诗词,用是透出一股小心翼翼,这可能也与他的身份有关。他的词作中,总是小心翼翼的避免着写出过多的情感,善于运用典故,诗人纵使刻意避免,可是词作中还是露出一个悲字。
柳永的词,相比较纳兰容若与李煜,多了几分洒脱,可是这种洒脱,又是不得已,精进无望情况下的一种洒脱。词作中,酒成为了常客。柳永的词,词风华丽,用语比较平常,通俗易懂,比如时常说的那句,流水处,可听三变之词,这也是对于柳永一种很高的评价。
柳永也有悲苦,悲苦就在于仕途于他无望,而他又有心仕途。
同时,柳永在词作方面的成就千古以来,能比肩他的人不多,可是词作中大多关于个人情感,于家国有所欠缺。
此词中,一是愁,为何而愁?因为无人能理解他的悲苦,无人能做他的知己,春光虽好,可是在诗人的渲染下,也露出了阵阵寒意。
二是乐,一个愁苦的人何以为乐,只能借酒浇愁,强颜欢乐,可是这种欢乐又是短暂的,尤其是在独自登高的情况下,所以诗人又说了一句,强乐还无味。只能独自忍受悲苦。最后一句,又表明了诗人的决心,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所有的悲苦,都是因为一人或一事而起,可是诗人又只能独自忍受这悲苦。
寓情于景。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,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,采用“曲径通幽”的表现方式,抒情写景,感情真挚。
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。以细风、草色、烟光、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,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。
上片以“春愁”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,春愁之态,笔意婉约。
下片抒情,直抒胸臆,写词人情深志坚。“拟把”、“强乐”三句辞意顿折,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,陶然之酣醉,谋求醉而忘忧,歌而暂欢,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,却落得个“还无味”的无聊和空虚,可见其春愁之浓深、刻骨,竟无法排遣。
最后揭明词人对待“春愁”的果决态度:“终不悔”。“为伊”,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,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:为了她——那“盈盈仙子”(《曲玉管》)的坚贞情爱,我亦值得憔悴、瘦损,以生命相托!
语直情切,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,真是荡气回肠。
手机交友
返回顶部